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发布时间:18-07-03

 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分析了高校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PLM模式于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阐述了PLM管理模式在学校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指出该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将成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流发展方向。
 
1 PLM和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所谓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或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是生产企业对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使用直至淘汰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一体化管理,它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协调企业运营并避免重复劳动,帮助企业适应和进入市场,优化客户服务。
 
    PLM的作用可以覆盖到一种产品从概念设计、制造、使用直到报废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和应用。该管理理念也非常适合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故此,我们将PLM的概念、内涵进一步扩充、延伸与应用,暂称“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具体包括:购置计划(购前论证)、计划实施(招标、安装、验收)、使用管理(账物管理、维护维修、效益考核)和淘汰(报废和处置)4个阶段,即对仪器设备从作出购置计划直至仪器设备报废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一体化管理,旨在通过一体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使用效益、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2 改革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高校购置的仪器设备趋于专业化、精密化、大型化和集成化,仪器设备的种类、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技术性能不断增强,客观上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与此同时,传统仪器设备管理模式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方面,暴露出重购置和占有、轻管理和使用,只使用不维护保养,随意报废处置,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闲置浪费和利用率低等现象。某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制度和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打破传统管理理念,建立新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3 PLM思想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LM思想的核心是“一体化”管理,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样应充分体现“一体化”管理,将购置计划、计划实施、使用管理和报废淘汰4个阶段统筹考虑,始终突现资金——效益这——主线,制定的相关规章、管理办法、措施以及建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应做到既相对独立,又保持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到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3.1 科学制定购置计划。强化仪器设备购前论证
    购置计划是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开端,计划制定得合理与否,性能指标论证得是否充分,对保证仪器设备高效使用、确保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提高资金效益至关重要,它的作用是后续3个阶段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科学制定购置计划,强化仪器设备购前的选型论证,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避免仪器设备因任务不足而闲置。
 
    首先,依据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以及学科建设规划,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购置计划。对拟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必要性论证,在相关专业专家论证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管理部门应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查询,确认现有仪器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新增使用需求,然后提交学校决策,做到从源头上确保拟购置仪器设备的教学科研任务饱满。
 
    其次,采用路演论证的方法对拟购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优化筛选,为后续招标采购环节打下基础。管理部门组织用户单位、设备专家以及潜在的设备供应厂商等多方现场交流磋商,对仪器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进行论证、推演和进一步优化,直至确立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在保证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从技术角度避免仪器设备选型不合理和盲目追求
高、精、尖性能,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2公开招标,严格验收,确保计划的实施
    计划实施是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阶段,计划能否完成,采购到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直接关系教学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事实证明,坚持公开招标、严把验收质量,能够有效地节约资金。首先,做好招标信息的发布,吸引尽量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
 
    其次,严格评标程序,注重民主决策,发挥评标专家的作用,确保招标工作取得实效。再次,严把验收质量,组织用户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外观以及技术指标逐项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严防劣质仪器设备进入学校的实验室。
 
3.3加强使用管理,提高资源效益
    使用管理阶段是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它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抓好每个环节,才能促进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和资源效益的充分发挥。
 
3.3.1细化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便进入了日常管理阶段,其间经过入账、调配、运行、维护、维修。该阶段应认真做好分类编号、登记、保管、出借、调剂、调拨和事故处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账户并定期检查核对。实验室应设专职或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员,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出借、调拨制度,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效率。
 
3.3.2 强化维护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强化技术管理和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制定维护保养细则,采取多元化服务保障措施,坚持自修为主、外修为辅原则,把仪器设备的故障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3.3.3 注重效益管理,提高资源效益
    效益管理是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高层次,也是核心层次,它贯穿于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和考核上,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管好、用好仪器设备。
 
    首先,常规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以实验室为考核单位,以实验室综合状况和仪器设备使用效果作为考核项目,重点考核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数量,承接的学生人数,实验室开放情况,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以及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情况等。
 
    其次,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需要以开放共享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搭建“网络化、动态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体系”。该体系整合资源,实行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实行有偿服务制度,并设立开放基金和效益评价体系,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下,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3.4重视后期管理,挖掘资源效益
3.4.1科学界定报废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淘汰报废阶段是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关系着能否有效防止有形资产的隐形流失,因此,需要加强仪器设备报废程序管理,确保物尽其用,避免仪器设备积压浪费,挖掘资源效益,最大限度地回收残值。
 
    报废仪器设备按类别可分为自然报废、技术淘汰、多余积压、损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和根据国家政策强制报废。应科学界定待报废仪器设备的类别归属,为后续仪器设备的合理利用和报废处置打下基础。
 
3.4.2 合理挖掘待报废设备的价值
    根据科学界定的待报废仪器设备类别,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处置[1…。
    (1)建立闲置仪器设备校内网上调剂平台,在平台上公布闲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信息,进行校内调剂,盘活闲置仪器设备资源。
    (2)组建仪器设备拆装实习基地,利用报废的仪器设备(计算机、电子仪器等)为学生开设拆装实习项目,做到物尽其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对没有拆装价值和拆用零部件价值的仪器设备进行报废处置。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竞价拍卖,最大限度地收回仪器设备的残值。
 
4 结束语
    购置计划、计划实施、使用管理和淘汰4个阶段构成了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四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高校办学效益的情况下,基于PLM的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使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山东大学对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显示出这种管理模式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良好效果和推广价值。